两会观察 | 代表委员热议教育现代化—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(《人民日报》文章)
《人民日报》·两会观察
代表委员热议教育现代化——
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
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?怎样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?“双减”进展情况如何?如何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?……在人民网开展的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中,“教育人才”成为热词。今年全国两会上,怎样推动教育现代化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。
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。代表委员表示,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以教育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。
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
“只有持续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,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、担重任,才能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。”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委员说,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,事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事关民族复兴伟业,是一项基础性、先导性工程,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
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龚新高代表建议,应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,“围绕选拔、培养、评价、使用、保障等,持续探索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,为优秀人才涌现提供沃土。”
明东委员建议,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力军、主阵地作用,建立“通专整合、贯通培养”的人才培养新体系,着力增加课程含金量,探索学科交叉性,提高选择自由度,突出发展进阶性,打破学习天花板,全面提升基础学科的育人能力和水平。
深化校外培训治理
“经过治理,校外培训机构已大幅压减,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得到遏制,但仍存在一些问题。”浙江省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代表调研发现,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以“一对一私教”“高端家政”等名义违规开班现象仍然存在。她建议,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开校外培训机构信息,由教育行政部门、消费者和第三方监管机构定期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信用度、诚信度、教学水平、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价,形成良性循环。
“破立并举,治理违规校外培训的同时,还应有效推进课后服务。”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、总校长洪伟委员建议,探索“学生举手,校、家、社应答”的机制,针对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,通过建立“校外课后服务地图”“课后服务社会资源白名单”等形式,让家校社整体参与进来,以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,支撑实现“双减”工作目标。
“校外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,应更多地在学生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上下功夫,特别是在体育、艺术、科技等非学科类领域,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。”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认为,对校外培训监管的同时也要优化引导,培训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对教师资格的基本认定,适时加强教育方法和理念的更新,提升教师业务水平。
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
从重视学前教育到办好学前教育,再到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。从幼有所育到“幼有优育”,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有了更多期待。
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光洁委员带来了四川的一组数据:近3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179所,治理整改小区配套园872所;截至2022年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%,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.9%。
“乡村教育仍然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短板。”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委员认为,我国教育整体上已经实现了从“有学上”向“上好学”的转变。在强调共同富裕、促进教育公平的今天,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、补齐乡村教育“短板”变得更为迫切。
随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大幅提升,幼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农村牧区幼师短缺问题值得关注。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教授纳日碧力戈委员呼吁,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支持力度,努力给农牧区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温暖的学前教育环境。
文源:《人民日报》,2023年03月07日,第05版,本报记者 吴 丹 王明峰 邵玉姿 韩 鑫,本报记者李家鼎、赵晓曦、张枨,人民网记者孙竞参与采写。
2023-03-03
2023-03-06
2023-03-02